1)第二十七章 战略目的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陆战队的行动速度之快,不但让新加坡当局极为震惊,也让美军将领大吃一惊。

  事实上,早在二十三日,也就是庞跃龙向关丹与马六甲派遣部队之后,美国情报机构就发出警报,中国陆战队很有可能在近期攻打新加坡。当时,参联会、陆军参谋部与海军参谋部也做出了类似的判断,即中国的第一轮反击将针对新加坡,以打通进入印度洋的航道为主要目的。

  从军事上讲,做出这样的判断并不难。

  虽然中国海军遭受重创,损失了三分之二的航母战斗群,但是仍然具有作战能力,威胁也非常大。

  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印度洋上,而不是太平洋上。

  说得直接一点,美国的基本战略就是先西后东,首先完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再逐步向中国本土推进。正是出于这个战略,美国才会积极策划以色列向阿拉伯国家宣战,在中东地区大打出手。要知道,在已经夺取了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制海权,加上俄罗斯在欧亚大陆上起到的阻塞作用,经南亚大陆前往中东的地面通道,成为环绕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上最后一道缺口。只要堵上了这道缺口,中国就将被彻底包围,而且不得不在主要依靠本土的情况下与美国作战。与之相比,美国却能利用几乎整个世界的资源。此消彼涨之下,中国在工业与技术上的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显然,在这个战略包围圈上,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印度洋。

  在太平洋方向上,美国有足够大的战略纵深,而且拥有占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虽然俄罗斯脆弱不堪,但是广袤的国土很容易成为中国军队的坟墓,而且冬天已经来临,中国肯定不会冒险在冬季进攻俄罗斯。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的战略纵深大到足以在未来两到三年之内保持不败。至于中东方向上,因为远离中国本土,而且没有海运支持,中国所能投入的兵力与所能发挥的作用都非常有限。只有在印度洋上,因为欠缺前沿军事基地,美军的封锁力度非常弱。

  要知道,仅靠迪戈加西亚,美国很难守住整个印度洋。

  虽然澳大利亚西部港口与军事基地能够发挥一些作用,但是离迪戈加西亚太远,根本无法相互呼应。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美军陆战队在十月二十二日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作战计划,提出动用四个陆战师在斯里兰卡登陆,攻占加勒港,控制斯里兰卡当局,或者干脆推翻斯里兰卡政府,然后以斯里兰卡为基地,向北进军印度半岛、向东攻打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巩固印度洋上的包围圈。

  只是,这份计划当天就被乔丹上将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斯里兰卡离印度半岛太近了。

  即便不出任何意外,美国陆战队也只能在十一月底发动进攻,而这个时候中国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