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七章 战略目的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估计,因为中国的战线更短,而且中国军队的动员能力更强,所以中国很有可能抢先在两栖战场上出手。也就是说,中国在美军进攻西太平洋岛屿之前攻打新加坡的可能性非常大。

  可以说,这个判断十分准确。

  基于这个判断,参联会做出一个推断,即只要新加坡能够抗住,哪怕只坚持一个月,也能消耗中国的宝贵兵力,因为中国不可能在二零五二年内完成全面战争动员,所以能够用在其他方向上的兵力将大幅度减少。如果中国动用陆战队攻打新加坡,那就意味着能够用在西太平洋上的防御部队将更少。

  做出这个推断之后,参联会推动美国当局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鼓动俄罗斯出兵外高加索。

  虽然这么做,肯定有负面影响,比如俄罗斯绝对不会在占领高加索之前出兵中国,也就等于减轻了中国本土防御负担,同时也会促使伊朗表明立场,让中国打通前往叙利亚的地面交通线,但是有一个足够大的好处让美国这么去做,即让中国尽快进军中东,消耗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说白了,美军的目的性非常明确。

  在进军西太平洋之前,美军的所有行动都只有一个目的:为攻打西太平洋上的战略性岛屿铺平道路。

  在具体行动上,就是想方设法的消耗中国的军事力量。

  说得更详细一点,就是尽量拉长战线。

  在过去的几天里,美军确实达到了这个目的。在以色列与澳大利亚先后参战后,中国的战线已经拉得足够长了,而中国的常备军事力量根本不足以守住这么长的战线,因此在完成战争动员之前,必定存在一个兵力欠缺时期。只要美国有足够的耐心,就能在中国的防线上找出致命漏洞。

  问题是,到了十一月初,情况发生了重大转变。

  标志性事件就是中国陆战队在十一月四日推进到了柔佛海峡北岸,而且是一个兵力超过两万的整装陆战师。

  更致命的是,第二个陆战师就在关丹。

  也就是说,中国陆战队能够投入两个陆战师攻打新加坡。

  虽然新加坡陆军的兵力超过了十万,装备也不算落后,但是与中国陆战队相比,依然差了一大截。

  除此之外,新加坡根本不可能保住制空权。

  就连乔丹上将都认为,只要中国陆战队下狠心,肯定能在十天之内攻占新加坡,至少能够占领主要目标,比如港口与机场。

  这下,问题出来了。

  不管准备工作进行得有多么顺利,美国陆战队最快也只能在十一月底发动进攻,因此中国陆战队有半个月的时间调整防御部署。因为没能在开战前的突击中全歼中国海军,也许要等到十二月份,才能发动两栖进攻。

  显然,到这个时候,中国陆战队已经堵上了防线上的漏洞。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要用多少代价才能在西太平洋上打开突破口,而是中国海军在打通了前往印度洋的通道之后,会对总体战局造成多大的影响,比如中国会不会在中东地区投入更多的兵力。

  摆在美军面前的问题很现实:要么死守新加坡,要么全面修改战略计划。

  显然,这两个选择的结果都不大好。前者意味着美军必须在新加坡消耗兵力,而后者则很有可能使美国丧失制胜机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