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九章 相互指责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船只都属于私人企业,就算国会已经批准了战时动员法,授予美国联邦政府战时特权,可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了宪法,其他任何法案都不得违背宪法。如此一来,美国联邦政府要想征用商船,必须与船舶拥有者进行协商谈判。

  当时,谈判还在进行之中,很多问题都没解决。

  至于在北马里亚纳群岛征用土地,问题就更大了。原因很简单,北马里亚纳群岛不是美国的领土,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委托给美国管理的地区,连海外领地都算不上,因此美国政府无权在此征用土地。

  这下,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了。

  康拉德的否定答复,让麦卡锡怒不可遏,甚至扬言要国务卿承担一切后果。乔丹也在一旁添油加醋,反复声称没有充足的准备,不可能顺利攻占冲绳岛,而在此失败的话,战局很有可能被中国军队逆转。

  虽然这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并非完全不切实际。

  要知道,美国也才进入战争状态,战争动员工作刚刚展开,至少要到二零五三年底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即便在军事领域的动员工作能在二零五三年三月底完成,到二零五二年底就能征召三百万退役军人,可是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底之前,美军的主要作战力量仍然是现役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挫败都有可能使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倒转过来。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

  从时间上看,美国的优势最多能够维持到二零五三年中期,在此之后,随着中国的战争机器加速运行,差距就会迅速缩小。也就是说,美国经受不起严重挫败,每一点些小的失败都很有可能影响大局。

  只是,国防部长与国务卿在总统面前的争吵不会有任何结果。

  当时,卢卡斯为了安抚麦卡锡与乔丹,责成康拉德尽快为陆战队提供两个师所需的主战装备,尽快与航运公司签署征用协议,以及向塞班当局施压。

  问题是,这等于什么都没做。

  美国东部时间十一月五日上午,五角大楼向白宫提交了经过修改的作战方案,把登陆时间推迟到了十二月上旬,理由是中国军队的实际作战能力超过预期,而美军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

  这下,五角大楼与国务院的矛盾更加突出了。

  康拉德当天就向白宫递交了一份报告,指责五角大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选择好攻击对象,也就无权责难国务院。

  只是,一天之后,五角大楼的判断就得到了证实。

  十一月五日夜间,中国再次动用战略空运力量,把返回关丹的第三十预备陆战师送往冲绳岛。

  两天之后,这支陆战队、包括所有主战装备全部抵达冲绳岛。

  如此强悍的空运能力,着实让五角大楼大吃一惊。

  问题是,第三陆战师依然留在新加坡,负责接管港口与机场的防务工作,并且对新加坡国防军进行整编。

  事实上,康拉德的指责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证实。

  直到十一月七日,麦卡锡与乔丹在主攻问题上依然犹豫不决,即到底是按照原定计划主攻冲绳岛,还是攻打菲律宾。麦卡锡主张攻打冲绳岛,因为效果最为明显,取得的战果也最有价值。乔丹则认为应该转为攻打菲律宾,因为冲绳岛的防御得到加强之后,已经变得固若金汤,攻打难度非常大。

  当然,美军的准备工作照常进行。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再次让美军感到措手不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