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五章 瘫痪的左翼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让第七装甲旅在霍姆斯河东岸展开,就算第十三集团军的两个突击集群能够及时赶到,也很难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因为以军有足够的预备队,特别是跟在第七装甲旅身后的第一八八装甲旅,所以以军至少能够在霍姆斯河东岸站稳脚跟,而鉴于叙利亚军队的表现,蒋博文将不得不动用留守大马士革的最后的预备队,而且没有足够的把握在霍姆斯击溃以军。

  至于接下来还会产生什么影响,那就很难预料了。

  问题是,以军在霍姆斯河的惨败,并没对巴拉姆的进攻计划产生影响。

  严格说来,在第七装甲旅遭受惨败之前,情势一片大好,所以巴拉姆在下午六点下达了主攻命令。

  根据以军的作战记录,在八点左右,巴拉姆曾经打算停止进攻,并且安排参谋给前线部队下达命令,但是在命令发出去之前,也就是八点刚过,以军先头部队就渡过了不设防的约旦河。

  到这一步,是否停止进攻已经不重要了。

  随后,巴拉姆撤消了停止进攻的命令,仍然让部队按计划行动。由此表明,巴拉姆至少还有一点政治觉悟,知道以军越过约旦河,等于把约旦拖下水,就算约旦不因此参战,中国也能借以保护中立国的名义进军约旦。

  也就是说,就算以军不打过去,中国军队也会打过来。

  显然,对以军来说,最佳选择肯定是进攻。

  以军在约旦境内的行动非常顺利,十点不到,以军先头部队,即第一步兵旅的突击部队就控制了杰拉什,然后沿着公路线向北推进,在十一点抵达赖姆萨。因为约旦军队几乎没有抵抗,所以以军只分出了一小股军队向西扫荡约旦河东岸地区,主力部队则从赖姆萨向东推进,在凌晨之前控制了马弗拉克。这里,离约叙边境线不到二十公里,而且正好在叙军防线的左侧。

  单纯从军事上讲,以军这轮进攻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地方。

  不是以军打得好,而是约旦军队没有抵抗。准确的说,约旦根本没有在安曼以北地区设防。当时,在以军推进沿途,总共只有不到一个旅的约旦军队,全都是步兵,而且分散在各处城镇。

  事实上,约旦本身就是一个“不设防国家”。

  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约旦开始奉行绝对中立政策,并且是中东地区唯一削减了国防力量的国家。约旦的基本政策就是以中立换取和平,不愿意得罪任何一方,也不对任何一方构成威胁。

  可惜的是,约旦的中立政策没有得到好报。

  因为以军在约旦境内的行动非常迅速,而且没有爆发激烈战斗,约旦也没有出现大规模动乱,所以蒋博文当时并不清楚约旦境内的情况。直到十七日凌晨,收到由虞世辉从大马士革发来的消息,他才知道以军已经入侵约旦。所幸的是,到这个时候,以军还没有越过约叙边境。

  事实上,如此快速的推进,也超过了以军的预料。

  当时,巴拉姆甚至认为要到十七日上午,第一步兵旅才能到达约叙边境,因此订在十七日上午发动总攻。

  结果是,第一步兵旅提前八个小时完成了任务!

  不可思议的是,第一步兵旅竟然就此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向北推进。

  不然的话,蒋博文首先受到的肯定不是经虞世辉转送的外交消息,而是叙军前沿防御部队的战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