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一章 中东转折点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倍。

  由此可见,印度洋的制海权,将直接决定中东战争的结局。

  在美军将领看来,就算中国的战略空运能力十分强大,也无法完全取代海运。只有在打通了海上航线之后,中国才会在中东大局用兵,也才有足够的能力改变中东战局,因此必须不惜代价的保住印度洋的制海权。

  这样一来,守住迪戈加西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要知道,迪戈加西亚是美军在印度洋上的战略结点,也是美军控制印度洋制海权的主要依托。

  二十日下午,准确的说是美国东部时间十九日深夜,美国国防部长麦卡锡明确要求乔丹上将加强在印度洋上的兵力投入,如果有绝对必要,甚至可以推迟攻打冲绳岛的时间,以便在印度洋上取得决定性胜利。

  事实上,这已经是在要求乔丹向印度洋派遣更多的舰队了。

  当然,严格说来是建议。

  麦卡锡是文职官员,就算有服役经历,且退役的时候已是陆军上校,但是按照美国的军政制度,在战争时期,麦卡锡只能向军方提出建议与意见,无权干预参联会的作战决策,也无权向参谋长下令。

  有权命令参谋长的,只有美军最高统帅,即美国总统。

  问题是,在这个时候,卢卡斯保持了沉默。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国务卿康拉德下课之后,卢卡斯就一直想除掉麦卡锡,只是没有合适的理由。从某种意义上讲,康拉德是卢卡斯的代言人,也是卢卡斯与军方之间的缓冲器。麦卡锡不顾后果的把康拉德弄下课,结果只是让他直接与总统对抗,也就不可避免的使他与总统的矛盾白热化。

  此外,美国联邦政府中,希望麦卡锡下课的不仅仅是总统。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要麦卡锡犯下一个明显错误,卢卡斯就会下手,重新安排五角大楼的主人。

  正是如此,卢卡斯在二十日夜间给乔丹打了电话,明确了战略重点。

  这次通话没有记录在案,但是肯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根据事后发展,卢卡斯肯定强调了在西太平洋上发动进攻的重要性,甚至提到了有必要放弃中东战场。

  从战略上看,卢卡斯的这个决定也许没有错。

  如果美军能够按时发动攻打冲绳岛的作战行动,而且顺利拿下冲绳岛,就能获得对中国本土进行战略轰炸的前进基地。只要针对中国的战略轰炸全面展开,中东战争打成什么样子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别的不说,那些看好中国、依然保持中立的国家肯定会对局势做出重新判断,而这其中就有法德意等欧洲国家。可以说,没人相信中国能在本土遭到大规模战略轰炸的情况下打赢这场战争。

  问题是,到这个时候,美军已经错过了攻打冲绳岛的第一时间。

  虽然从局势上看,美军仍然有希望在十二月底攻打冲绳岛,但是攻占冲绳岛肯定变得更困难了。

  也就是说,就算美军能及时攻打冲绳岛,也不见得能达到占领冲绳岛的意图。

  如果在冲绳岛遭受惨败,美国就将丧失所有有利因素,战争的总体走向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此时正热切盼望美军攻打冲绳岛。

  原因很简单,中国在二零五三年之前,将不具备战略进攻能力,因此成功的防守反击是扭转战局的唯一手段。

  当时,中国在冲绳岛的军事部署,也能说明中国军队确实以防御为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