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自乱阵脚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轮番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持。如此一来,在其他方向上,美军舰队的规模就非常有限,给了中国海军各个击破的可能。

  第五,美军在冲绳岛方向上的进攻行动存在后勤保障严重欠缺的致命缺陷,即美军必须横跨太平洋,才能把作战部队与物资送到前线,而在这条一万多公里的航线上,到处都有中国海军的潜艇。特别是在最后一段航线上,中国海军的数十艘全电动潜艇足以对美军的船队构成致命威胁。与之相比,中国军队在冲绳岛方向上,几乎不存在后勤问题,不但能够走海运,还能依靠空运。

  第六,在总体战略上,中东的重要性不亚于西太平洋,因为中东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是亚洲与欧洲的交汇处。如果美国在中东战败,等于让中国控制了通往地中海、前往欧洲的主要通道。结果显而易见,已经蠢蠢欲动的法德意三国肯定会在中国的怂恿之下,迅速完成欧洲一统大业。从战略上讲,失去欧洲的支持,美国就输了一大半,而且连大西洋也会纳入交战范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美国不可能抛弃以色列。

  别忘了,以色列是犹太人国家,而根据战前又一家民间调查公司做的统计,美国社会财富的百分之六十五、西方八个大财团中的七个都掌握在犹太人手里,而这些财团、或者说控制好些财团的犹太人正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因此只要有丝毫可能,美国就不会放弃中东。

  事实上,当时卢卡斯、麦卡锡等人,都是犹太人财团的代言人。

  有这个大背景,哪怕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美国也不会轻言放弃以色列。

  由此可见,就算美国放弃中东,竭尽全力在西太平洋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哪怕就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也不可能在两年之内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最多只是延长了战争时间,而这场战争拖得越久,对中国越有利。

  当然,这并不说明放弃西太平洋战略是正确的选择。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正确的选择是:美军在西太平洋上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尽可能的向中东派遣作战部队、特别是以色列急需的地面部队,并且寄希望在印度洋上取得大胜。

  当时,认清这一现实的不是乔丹上将,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哈罗德上将,以及第七舰队司令弗伦奇中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哈罗德上将就向海军参谋部提交了一份在印度洋上的作战报告,而这份报告的主要起草者是弗伦奇中将。在这份报告中,弗伦奇中将明确提到,应该让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北上,在空军的掩护下,轰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等地的军事基地、特别是空军基地。如果有必要,还应该把战略轰炸机集中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