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 犹豫不决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舰队行踪的情况下作战的巨大风险,后退则必然会丢掉迪戈加西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里根最应该做的是尽快做出决定,而不是权衡利弊。

  美国联合舰队继续前进,就得扩大搜索范围,并且尽可能的呆在中国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外。虽然态势对美军联合舰队非常不力,但是美军拥有较为可观的兵力优势,也就能在加强侦察力度的同时,保留一支与特遣舰队旗鼓相当的航空打击力量,从而获得与特遣舰队一决雌雄的机会。

  事实上,因为美军有六艘航母,其中三艘还是性能与“泰山”级差不多的“美国”级超级航母,所以美军在舰载战斗机的应用效率上拥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在大批派遣侦察机之后依然有较为明显的打击优势。

  选择撤退,也不见得是坏事。

  在这种情况下,牧浩洋将别无选择,只能让登陆舰队出发,提前发动攻打迪戈加西亚的作战行动,而特遣舰队也别无选择,必须机动到马尔代夫群岛海域,为登陆舰队提供掩护与支援。

  也就是说,只要登陆战斗打响,特遣舰队就将失去作战灵活性。

  换句话说,美军也就有更大的把握判断出特遣舰队的行踪。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糟糕的结果就是犹豫不决。要知道,在里根犹豫不决的时候,美军联合舰队依然在以三十三节的速度向西航行,而且行踪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而牧浩洋等待的机会也正在到来。

  非常可惜的是,里根在这个时候确实有点举棋不定。

  事实上,这与他的服役经历有关,因为他在当上航母战斗群指挥官之前是舰队的航空作战参谋。

  这个岗位,要求尽可能的细致。

  从某些方面来讲,里根与杨禹方非常相似,两人在考虑舰队作战的时候,都会尽量想得周全一些,而且在考虑好之前不会动手。在某些时候,这是稳重的表现。在特殊情况下,却是浪费时机。

  显然,乔丹上将让里根来指挥联合舰队,恐怕就是觉得他非常稳重吧。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里根既没有做出决定,也没有继续与尼克松商量,而是在单独思考。

  如果他是一个杀伐决断的人,这不是大问题。

  问题是,他不是一个杀伐决断的人。

  凌晨三点,第一批侦察机返航,此时第二批侦察机已经到达了最大侦察半径上,而且没有一架发回消息。

  也就是说,第二批侦察机也没有收获。

  三点半,里根批准了第三轮侦察行动,而且要求由第三舰队派遣侦察机。

  原因很简单,前两批侦察机都是第四舰队出动的,而且返航后的第一批侦察机刚刚降落到航母上,还有部分停留在飞行甲板上,三艘“美国”级航母的出动效率都不高,暂时无法让侦察机升空。

  尼克松接受了这道命令,而且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