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二章 弄巧成拙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可能更加靠前,误差在三百公里左右。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两支舰队的距离已经在两千公里以内了。

  牧浩洋没有怀疑这条消息,因为之前出现的美军侦察机已经让他产生了怀疑。

  牧浩洋没有迟疑,立即让龚继飞安排攻击行动。

  这个时候,牧浩洋做出了一个十分正确的决定:不再派遣侦察机,而是让护航战斗机与预警机协同行动,采用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采取过的战术,由护航战斗机与预警机执行前进侦察任务。

  可以说,这等于节约了两个小时。

  四点十五分,四艘“泰山”级航母各出动了两架预警机,随即各派遣了十六架J-32分别掩护预警机。

  也就是说,牧浩洋安排的前进战斗机总量高达六十四架,而且得到了有效支持。

  紧接着,牧浩洋由让四艘航母各出动了八架战斗机,组成第二批护航力量,专门为攻击机群扫清障碍。

  如此一来,特遣舰队出动的护航战斗机多达九十六架。

  按照牧浩洋的判断,就算美军联合舰队没有分道扬镳,防空战斗机的数量也不会超过九十六架。

  四点二十五分,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陆续升空。

  这次,牧浩洋毫无保留的派出了剩下的全部战斗机,而且明确告知飞行员,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油返航,可以去与空军的加油机会合,或者飞往印度南部的空军基地,补充燃油后再返回舰队。

  在这个时候,牧浩洋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当时,那架派往印度南部的运输机才出发不到一个半小时,飞行了大约八百公里,已经在二十分钟前发出了电报。更重要的是,这架运输机离最近的一架舰载预警机大概只有四百公里,正好在定向通信系统的最大工作范围之内。因此牧浩洋通过预警机,向运输机下达了一道命令,让部署在印度南部地区的全部加油机升空支持舰载航空兵作战,并且让空军在一个小时之内,向特遣舰队派遣四架大型预警机与至少三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为特遣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结果就是,这架运输机在四点半左右,再次拍发电报。

  两千公里之外,美军联合舰队在四点过就截获了运输机发出的第一份电报,只是没有引起里根注意,因为通信参谋准确判断出,那是由飞机上的小型电台发出的电报,而不是战舰发出的电报。

  结果,半个小时不到,美军联合舰队再次截获了运输机发出的电报。

  通过三角定位法,通信参谋确定了两个信号源之间的距离,准确断定拍发电报的是一架速度为每小时六百公里的飞机,而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舰载预警机、舰载运输机与反潜巡逻机。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别忘了,里根是航空作战参谋出身。

  当时,他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把两个电报源的地点进行反向延长,然后把被击落的那架侦察机的航线向前延伸,两条线最终相交。准确的说,是两条锥形辐射区域形成了一处重叠区域。

  正是如此,里根做出了最后判断:中国舰队肯定在这片区域里面。

  可惜的是,在做出了如此重要、如此准确的战术判断之后,里根没有马上做最应该做的事情,而是做了一件最不应该做的事情:打破无线电静默,呼叫在该区域附近的侦察机前去探明情况。(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