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二章 战火再起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切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虽然巴拉姆放弃了原先的主张,不再反对发动进攻,但是强调了两点,一是进攻必须有限度,不能把好不容易获得的兵力赔进去,另外就是不要在贝卡谷地方向上下重注。

  作为以军、乃至联军最出色的陆军指挥官,巴拉姆不可能不知道贝卡谷地是个陷阱。

  虽然最初踩进这个陷阱的也是巴拉姆,但是他非常有分寸,一直把贝卡谷地当成牵制叙利亚军队的次要方向,而且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在德拉会战结束之后,叙利亚有三分之一的军团聚集在霍姆斯附近,而以军在这边只动用了三个常备旅有五个预备旅,效费比高得惊人。

  可惜的是,罗林森显然不愿意听从巴拉姆的建议。

  在他看来,如果按照巴拉姆的说法去打,就等于让巴拉姆做主,而他在联军中的地位必然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罗林森有一个非常直接的想法,就是证明巴拉姆是错误的。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就能毫不费力的把巴拉姆拉下来,把自己推上去,成为联军的实际指挥官。

  如此一来,罗林森就得在贝卡谷地打一场好仗。

  结果就是,他把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步兵师派了过去,还从以军那里获得了两个额外的常备装甲旅。

  按照他的部署,只有第四步兵师留在戈兰高地后方。

  这下,罗林森的进攻意图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

  早在三天前,蒋博文就注意到了美军的调动,并且向虞世辉做了报告,要求让新到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守卫南面防线,以便把第十三集团军的主力派往霍姆斯,在贝卡谷地北面狠狠教训美军。

  问题是,中国军队内部也存在分歧。

  虽然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美军把重点放在了贝卡谷地,但是虞世辉却认为,贝卡谷地并不适合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因此觉得这里不是主攻方向,美以联军仍然会在戈兰高地与德拉附近发动主攻。

  客观的讲,虞世辉的判断也没有错。

  要知道,贝卡谷地确实不适合大部队突击,因为太狭窄了,而且道路条件太差,根本支撑不了大部队作战。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

  在仔细分析了战场局势之后,虞世辉觉得有把握打一场战略反击战,即利用新到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在德拉附近痛击美以联军。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第十三集团军必须承担大部分防御任务,并且在防线上消耗掉美以联军的进攻部队,挫败其进攻势头,为第二十七集团军创造反击机会。

  按照虞世辉的部署,第二十七集团军得留在大马士革附近,充当战略预备队。

  所幸的是,蒋博文坚持主见,而且做了大量努力,希望能够说服虞世辉,让他至少能够抽调出足够的预备队来。

  二十三日,在反复磋商之后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