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战略突击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塑性上比复合材料好得多。当然,为了降低重量,便于进行空运,采用了昂贵的铝锂合金,给大批量装备产生了负面影响。

  战争爆发前,中国空军总共只采购了三套这种野战机场预制件。

  仅仅两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夜间九点不到,一条长一千二百米的跑道就成行了,工程兵还在此期间开辟了一块总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的停机区。接下来,就轮到中国空军的大型电动运输机登场了。

  这个晚上,别洛沃的地面部队只适当扩大了防线。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空运任务。

  要知道,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只是前锋,真正的主力在后面,即被戚凯威特意留下来的第三十八集团军。

  可以说,戚凯威在战前的部署,为这次奇袭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斗打响之前,中国陆军只在西北署了一支主力集团军,即第十五空降集团军,另外三支靠前部署的主力集团军都集中在东北地区,而且已经有两支集团军进入进攻阵地,摆出了攻打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架势。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认为中国陆军会首先扫荡远东地区。

  当时,连布鲁希洛夫都认为,中国出兵远东的可能性非常大。让俄军总参谋长做出这个判断的因素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原因,即中国政府在向美国宣战之后,就承诺不会入侵任何一个中立国家。

  事实上,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一直遵守着这个承诺。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布鲁希洛夫认为,中国军队在西北发动进攻,即攻打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原因很简单,在这边,俄罗斯与中国的边境线非常短。

  更重要的是,阿尔泰山脉横垣在两国之间,没有地面交通线,除非中国军队借道蒙古或者哈萨克斯坦,不然无法建立起后勤补给线。相对而言,蒙古不是个好选择,因为这个至今保持着游牧传统的国家,根本没有几条可供使用的公路,而其唯一的铁路,也远离中俄西部边境。也就是说,中国只能借道哈萨克斯坦,而哈萨克斯坦的主要交通网里中哈边境地区都足够远。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中国军队借道哈萨克斯坦的话,首先就得占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

  在布鲁希洛夫看来,就算中国的政治承诺根本靠不住,哈萨克斯坦的战略纵深也足以为俄罗斯争取到足够的防御准备时间。按照他的估计,就算哈萨克斯坦不抵抗,中国军队也需要一周才能到达俄哈边境地区。对布鲁希洛夫来说,别说一周,只要给他五天,就能完成兵力调动工作。

  接下来,中国陆军的部署情况,让布鲁希洛夫坚定了这个判断。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在战争爆发的时候,俄军的主力集中在远东地区,而在阿尔泰山脉北部地区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