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四章 关键情报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牧浩洋对局势做出了准确判断,但是以当时的手段,他根本无法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因是,部署在扶桑、琉球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岸基反潜巡逻机根本到不了密克罗尼西亚,而且周渝生已经把续航能力较强的攻击核潜艇派往东太平洋与南大西洋了,剩下的攻击核潜艇又过与老旧,不适合执行侦察任务。虽然印度尼西亚的东部地区离密克罗尼西亚只有一千多公里,但是该地区非常偏僻,没有可以支持岸基反潜巡逻机的基地,也就没办法部署反潜巡逻机。

  当时,牧浩洋能够依靠的,只有舰载航空兵。

  问题是,如果动用舰载航空兵,将很有可能暴露行踪,因为舰载预警机能在较远的距离上发现侦察机。要知道,牧浩洋费尽心机、动用四十八艘全电动潜艇扩大“潜艇禁区”,就是不想暴露行踪。如果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出现在密克罗尼西亚,就算弗伦奇是笨蛋,也能想到中国舰队已经南下。

  如此一来,在战术规划上,或者说在侦察战术上,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这个时候,舰队航空作战参谋提出了一个建议:用战舰顶替舰载战斗机,去执行侦察任务。

  看上去,这个建议极为荒谬。

  要知道,战舰的航速非常慢,而且对海探测距离也就几十公里,根本不适合执行侦察任务。

  可是仔细想的话,这个建议却非常有价值。

  原因就是,美军舰队肯定会加强防空警戒,即便不扩大防空巡逻范围,也会让舰载预警机在舰队上空巡逻。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舰载预警机肯定会让雷达以被动方式工作。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舰载预警机能够及时发现逼近的侦察机,却不见得能够及时发现战舰。原因很简单,舰载预警机在以被动方式进行警戒巡逻的时候,对战舰的探测距离不会超过三百公里。相反,战舰上的雷达在以被动方式工作的时候,对飞行高度在一万米左右的飞机的探测距离超过了三百公里。也就是说,战舰能够提前发现高飞的舰载预警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美军舰队的大致方位。

  牧浩洋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组建了两支“侦察编队”。

  按照他的安排,每支侦察舰队有四艘对地打击型大型综合战舰与四艘反潜战舰,一支向东航行,另外一支则向南航行。

  从这个安排能够看出,这绝不仅仅是“侦察编队”。

  要知道,这些战舰离开了“潜艇禁区”之后,很有可能被美军潜艇发现,也就有可能暴露行踪。

  由此可见,牧浩洋这么做,主要还是放出了两个诱饵。

  如果美军舰队发现了这两支“侦察编队”,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判断,从而集中力量攻击“侦察编队”。

  不可否认,“侦察编队”遭到重创的可能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