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二章 拖后腿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能在二零五四年彻底打垮俄罗斯,因为俄军很有可能放弃莫斯科,退守圣彼得堡,从而使陆军继续在大陆战场上增兵。

  按照牧浩洋的估计,陆军大概要到二零五五年夏天,才能彻底击败俄罗斯。

  到时候,用在大陆战场上的地面兵力肯定会超过两百万,而陆军在二零五五年夏天之前的作战兵力也就只有两百万左右,也就是大约四十个集团军。也就是说,如果其他战场上的战斗没有结束,陆军将出现兵力紧缺。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陆军根本不可能在西南太平洋还是提供帮助。

  对牧浩洋来说,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陆战队身上了。

  问题是,到二零五三年五月,只有四个陆战师获得了地面战平台,兵力在八万左右,相当于两个陆军集团军。更重要的是,新生产的地面战平台主要提供给陆军,陆战队获得的只有陆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便到了二零五四年底,陆战队的作战部队规模也不会超过五十万。

  即便能在二零五四年凑齐五十万陆战队,也不见得能够打下澳大利亚。

  要知道,牧浩洋做出的评估是以二零五三年底的情况为准,而到了二零五四年底,美军在澳大利亚的部署肯定会大幅度增强,而且谁也不能保证,在二零五四年的海战中,中国海军依然能够保持优势。

  别的不说,二零五四年,美军将有六艘航母服役,而中国海军的第三批“泰山”级要到二零五五年才能服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爆发战果悬殊的海战,到二零五四年底,美国海军将重新夺回兵力优势。

  面对这一境况,牧浩洋感到非常无奈。

  可以说,他不得不放弃进军澳大利亚,或者说是从东南亚进军澳大利亚的想法,只能再次把重点放在海战上,即从西南太平洋向南推进,首先夺取所罗门群岛,进入珊瑚海,再进军澳大利亚。

  这条战略进攻线路,有一个极为明显的好处:需要的地面部队更少。

  当然,问题不仅仅是地面部队不够。

  最大的问题,应该是运输能力欠缺。

  事实上,地面兵力与战略投送能力是交战双方都得面对的难题,而且是在战略层面上制约双方的主要因素。

  相对而言,这两个问题对处于战略进攻的一方的影响更大。

  比如,在战争爆发后,美军就受地面部队不足、以及战略运输能力不足影响,在多个战场上错失了扩大战略进攻的机会,最终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只能转为进行战略防御,以减轻战线上的压力。

  现在,这两个问题落到了中国军队身上。

  回头来看中国在中亚的行动,特别是在哈萨克斯坦的行动,就能发现,中国军队的所有行动都与运输能力有关。说得明白一些,哈萨克斯坦的最大价值,就是其铁路运输系统为中国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