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借医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句,道:“方才怎么不说?本当好生嘱咐他两句才是,省得他淘气,耽搁正事。”

  事情就这样暂时遮掩过去,因宋大夫过来时,是后半夜,除了长生与曹颙院子里侍候的,其他人倒是不晓得长生重病之事。

  如此,瞒了三日。

  京城终于有消息传回来,带回初瑜的亲笔信。

  她用了一天一夜的功夫,昨天中午回到京城,亲自往简亲王府求医。

  不想,简亲王去房山游猎,不在京中。还好简亲王福晋听说是救命之事,立时使人出城寻简亲王并禀明此事。

  简亲王虽没有从城外回来,却写了手书,答应借人救命之是事。

  只是姚一方耄耋之年,身体老弱,不宜疾行,怕是回程要迟上个一日两日。

  曹颙闻言,松了口气。

  长生这两日,由总督府里当差的董大夫看护,虽说昏睡的时候多,却也渐渐稳定下来。

  除了为长生之事日夜忧心,曹颙亦不敢轻忽那五百多伤亡百姓。

  就在初瑜回京当日,曹颙也使人往京城送了两份折子,一份明折,一份直达天子手中的密折。

  明折中,言及中秋节清苑城桥梁坍塌,百姓有所伤亡之事;密折中,则要详尽的多,除了百姓伤亡人数,还有清苑官员的应对反对。

  知府朱之连主持百姓救助与安置事宜,布政使唐执玉压缩清苑财物支出,匀出一部分地方藩银,用来垫付救治百姓所需的药材,另有其他人如何如何,云云。

  并没有夸大其词,都是如实描述。

  出了这么大的事,总要有人承担责任。

  曹颙未雨绸缪,并不能为众人脱罪,不过是防止有人落井下石,为大家留几分余地而已。

  死七十七人,伤四百三十二。

  或许在未出古代未出宫门的帝王眼中,这只是轻飘飘的一组数字,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雍正看到,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若是遇到洪涝太灾,死个百八十人,并不算什么稀奇,毕竟水火无情。

  可这是人祸,又是发生在宿卫京畿的直隶。

  龙颜震怒。

  粘杆处相关此事的回禀,也随之到了御前。

  虽说这份回禀,并不比曹颙密折详细,可九成消息都对得上,这使得雍正稍稍找回些理智。

  清苑距离京城不算远,又是此等大事,是瞒也瞒不住的。

  雍正顾不得先责罚哪个,安抚民心才是正事。

  他想了想,使人去传了十三阿哥,由十三阿哥带了旨意,前往清苑……

  等到初瑜带着姚一方到清苑时,已经是八月二十中午。

  长生虽有人参吊着,人却迅速地消瘦下去,原本红润的脸颊也失去光泽。

  姚一方今年八十四,须发皆白,走路已经不稳。加上赶路疲惫,看着孱弱不堪,只是双眼却仍是保留清明,把脉的手也不抖,下方干脆利索,使人又生出几分信服。

  姚一方只是他的绰号,并不是他的本名。只因他医术高超,不管多重的病,下了一个方子,总能保住病患生机,就被送了这样一个带了赞誉味道的绰号。

  姚一方没有多说什么,下了方子,便道乏了,由人扶着前往客房安置。

  没有什么医嘱,曹颙却丝毫不恼,反而暗暗欢喜。

  老人家这般淡定,正说明心中有底……

  重生于康熙末年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