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五十三章 血亲(中)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是亲戚,到底是尊卑有别,加上方才太后宫里的不对劲,李氏心里就带着几分忐忑与不安,神色也有些拘谨。

  初瑜见婆婆如此神色,稍加思量,问王嫔道:“娘娘,方才瞧着太后有些不对,是不是将太太错认成别人了?”

  虽说听不懂太后刚才问康熙的蒙语,但是之前太后说的那两句汉话,好像是错认李氏为故人之女。

  王嫔心神一镇,看着李氏同自己个儿有些相似的容貌,想起这些年来同康熙之间的相处,却是越想越心惊。

  康熙同她问的最多的,就是她未进宫前的趣事儿。

  例如,跟着表姐学做针线,绣的鸳鸯像鸭子,使得她苦闷不已。幸好表姐开解,又将她的“鸭子”后添了柳枝,使得这针线活也能见人,她才破涕为笑。

  诸如此类,不可胜举,康熙却是听得津津有味。

  王氏过去只当是帝王宠爱,心里只有欢喜的,如今看来,其中却是另有深意。

  自己,莫非,做了传声筒么?

  她同李氏虽说名分上是表姊妹,但是并没有血缘干系。

  她的姑姑王氏是李家过世的老太爷的原配夫人,两家结成姻亲时,李家老太爷还不姓李,而是姓姜,是山东昌邑望族的少爷。

  王家虽不必姜家,但也是书香门第,这门亲事也算是门当户对。

  当初的乡间俚语,“昌邑县,姜一半,天地不变姜不乱”,原是说姜家在当地的显赫,没想到却成了是偈语。

  待到八旗军入关,改天换地之际,姜家为了守卫昌邑,死了无数族人。李家老太爷当时才二十多岁,失去父兄,与发妻离散,在破城之际,被掠为养子。

  几年后,李家老太爷以才学卓越选官时,身边已经又有了正头妻文氏。

  待到夫妻团聚,李家老太爷对王氏甚为内疚,终其一生,对王氏族人都甚为照拂。

  王嫔父亲就是受了李家老太爷的提携,才得意选官的。后来病故在任上后,妻女又被李家老太爷接到身边照看。

  李氏这边,名分上是李家老太爷的嫡亲侄女,实际上是其养父的孙女,并不是血亲。

  王嫔比李氏四岁,当年都在李家老太爷身边长大。

  两人不只感情好,而且容貌轮廓还有几分相似,手拉手出现的人前时,常被人认作是亲姊妹。

  王嫔只当是两人的姊妹缘分,心里待李氏也是亲姐姐一般。

  想着方才太后情急之下问出的那一句,王嫔却是胸口“扑通”、“扑通”地,心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一般。

  太后口中那位“五姑母”,莫非就是康熙三十九年病逝京城的固伦淑慧长公主?

  那位公主,先后嫁了两位驸马,却是命运多艰,做了半辈子寡妇。

  要是表妹的真是那位公主的女儿,那为何要隐匿身份养在李家……

  当年李氏出嫁时,王嫔还没有进宫,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陪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