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五章 通天河项目的进展_模拟:大国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想想吧。”

  一边说着,他一边关上了办公室的灯,跟林零一起,并肩走出了华物院大楼。

  此时时间已是深秋即将入冬,哪怕是身处蜀中,夜风也凉得吓人,林零搓了搓手,有些感慨地说道:

  “几年之前,我在新闻上看到,说那年的夏天是未来十年中最凉快的一个夏天----因为全球变暖的原因。”

  “那时候我还觉得挺担心的,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真的继续恶化,我们会不会不得不面对更多因为极端气候导致的问题。”

  “现在看来,不只是我,其实所有人都想错了。”

  停顿了几秒后,她继续说道:

  “也许再过十年,所有人都会希望天气热一点、再热一点吧。”

  叶舟沉默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林零说的是相邻维入侵对全球气温的影响,等相邻维通达大规模出现的时候,整个地球上的平均温度会下降超过10度。

  到时候,恐怕蜀中都会频繁出现六月飘雪的情景。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能源技术发展的速度是不可能追上相邻维扩展的速度的,所有总会有一段艰难的时期。”

  “不过,我们现在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这段艰难时期缩短一些。”

  “哪怕只是从10年缩短到9年,折射到普通人身上,那也是巨大的进步了。”

  林零点点头,她的手里拿着一跟从花圃里扯出来的干枯木条,一边无意识地甩动,一边继续问道:

  “如果温度真的下降那么多,我们的粮食,能撑得住吗?”

  叶舟在心里大概估算了一番,随后回答道:

  “目前我们的存粮大概够全国人在没有任何粮食产出的情况下维持三年,这已经是一个极限数字了,再多的话,生产上不成问题,但无论是储存成本还是财政资金压力,都撑不住。”

  “所以,我们的缓冲期其实就是这三年----或者说是这三年的粮食。”

  “气温下降之后,我们每一年的粮食供应都会有缺口,按照农科院的估算,最大缺口甚至会达到50%以上,而这个缺口就得用存粮来补。”

  “平均每年补30%的话,三年的存粮可以支撑10年。我们必须要在这十年之内,将粮食产量重新拉回到平衡状态----不管到时候条件有多恶劣。”

  “所以这就是通天河项目的根本目的?我之前一直听到有声音说,通天河项目是不必要的,利用南方的广阔山地发展梯田种植,可以利用的面积不会比西北地区小来着。”

  “那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环境生态和土壤承载力的问题。农科院的专家又不是吃干饭的,这个策略早就已经提出来计算过了,根据数据,哪怕我们把整个南方全部变成梯田,也根本不足以养活所有人。”

  “光热、土壤、生态、甚至水源,都是问题。”

  “倒是有人提出了更极端的解法----他们想直接把那边打下来。”

  “能打吗?”

  林零的眼中闪过一丝犹豫的神色,她并不期盼战争,但如果“让华夏人活下去”这个问题的解法只有战争的话,她也会用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

  “打了又能怎么样?总不能把他们的人杀光吧?这实际上就是个伪命题,真正的方案,还是农业合作。”

  “之前我去海蓝的时候,在农科院见过一个小姑娘,叫徐蕾,现在她就在旁遮普邦,搞数字农田和高产小麦项目,进展很不错,到今年为止,旁遮普邦的小麦产量已经提升了20%了。”

  “继续推进下去的话,三年之内翻一倍不成问题。”

  “那么夸张?”

  林零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没有多夸张,有这个结果不是因为我们多厉害,纯粹是因为阴都人太菜了。”

  听到叶舟的调侃,林零默默一笑,两人就这么肩并肩向前走着,良久之后,林零才继续问道:

  “那通天河项目呢?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

  叶舟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邮箱翻阅片刻后说道:

  “从报告上看,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初步的线路勘测和规划,下一步,就要开始河道改造和泵站选址了。”

  “这是整个项目中最困难的环节,希望他们.......一切顺利吧。”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