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4章 四大恨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屋面挟之曰:“彼有矿!”则家立破矣。

  指其货面吓之曰:“彼漏税!”则橐立倾矣。

  以无可稽查之数,用无所顾畏之人,行无天理无王法之事。

  大略以十分为率,入于内帑者一,尅于中使者二,瓜分于参随者三,指骗于土棍者四。

  而地方之供应,岁时之餽遗,驿递之骚扰,与夫不才官吏指以为市者,皆不与焉。”

  张工从当年弹劾的奏疏中,专门挑出了这段。

  杨春和桂勇都同意。

  当年。

  大周为了解决财政的困难,让太监们到地方充任矿监税使,派往全国各地。

  此举。

  那两年的确让大周的财政有了起色。

  只是,起色的代价很大,就连关外的辽东都没有逃过,更何况国内。

  金江镇在辽东,所以张工挑出来的这段话,肯定能获得金江镇辽民们的认可。

  当年为何不可计数的辽民,对朝廷充满了仇恨和失望,背井离乡逃离到奴儿干司?

  当事人是大太监高淮,但是高淮是谁派来的?凭什么这么大的权利?

  背后的根子,不就是太上皇吗。

  不只是辽民受其苦,就连军队也逃不过,发生了数次的叛变。

  以辽东的土地之富庶,又有数百万的辽民。

  没有老奴崛起的机会。

  而催生老奴崛起的契机,根子还是朝廷。

  老奴举兵的七大恨,出于政治上的原因。

  而辽民的四大恨,则是发自内心对朝廷的恨意。

  “这段话一定要收录起来。”

  杨春兴奋道。

  为了补足开篇,又挑了国内的几篇奏疏。

  例如漕运总督李三才的奏疏。

  “陛下爱珠玉,民亦慕温饱;陛下爱子孙,民亦恋妻孥。奈何陛下欲崇聚财贿,而不使小民享升斗之需;

  欲绵祚万年,而不使小民适朝夕之乐。

  自古未有朝廷之政令、天下之情形一至于斯而可幸无乱者。

  闻近日章奏,凡及矿税,悉置不省,此宗社存亡所关。

  一旦众畔土崩,小民皆为敌国,风驰尘鹜,乱众麻起,陛下块然独处,即黄金盈箱、明珠填屋,谁为守之?”

  “这篇需要补个说明。”

  杨春提议道。

  官员们当然不敢直指皇帝的不对,奏疏太过委婉,不和杨春的心意。

  张工点点头。

  “这许多的官员都看清的道理,难道皇帝看不清?不过他不在乎百姓罢了。”

  “对,就这么写。”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定好了开篇后,让一旁的桂勇咋舌。

  他久在国内,习惯了大周国内的风气,哪里有直接指责君父的,可不闻子不言父过吗。

  定下了开篇,然后才是关于陕西民乱的详细事迹。

  不久。

  几人从堆积如山的公文中,轻易的找出一篇,令几人都觉得满意的奏疏。

  太过详细,几人不忍读,匆匆记下,大致意思是。

  易子相食,父子,夫妇,兄弟都顾不上,因为对抗不住源源不断的贼。

  甚至集市已经有售卖的。

  禁止不了。

  因为你虽不害人,别人害你。

  几人身负重任,看到这些记录陕西民乱的奏疏,对他们的任务有很大的帮助,却心中压抑了起来。

  生而为人,谁愿意当畜生呢。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