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503章 天下就是天下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古人的学问,唐清安从来没有瞧不起。

  正如他自己的认知,万事皆有度。

  有糟粕也有精华,这是必然的结果。

  弃糟粕而学习精华。

  先贤的书籍,国人不提,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丹麦,荷兰等国家的学者,皆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方国家的学者,总理,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

  唐清安没有提对儿子背书的看法,而是继续说道。

  “战争是老百姓最不愿意的,所以权贵不可轻易使用,使用的权贵,要怀着悲痛的心情,取胜更不可自鸣得意,因为自鸣得意的权贵,必定以杀人为乐。”

  战争。

  父亲的话,让唐晏乾又想起了流亡的经历。

  根据他的认知,一些事情,他觉得能对得上,还有一些事情,他又觉得对不上。

  虽然父亲一向鼓励他提问,可是他越来越不敢问。

  他害怕自己问的太多,父亲会对自己失望。

  唐清安不知道儿子能不能明白他的意思,认知不一样,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

  因为他前世的职业经验,知道强硬的灌输,永远只能让孩子流于表面。

  孩子会按照你的要求做,因为他弱小。

  但等他强大的那天,到了他自主的时候,终将恢复本性。

  例如历史上的万历皇帝。

  小时候在母亲强硬的压迫下,学会了顺从,获得了朝臣们的称赞,但等他亲政的那天,儿时的表现,只坚持了数年而已。

  自己的孩子,需要学习政治。

  因为永远都有差距,中外都不可能消失。

  他教过的班级中,有九岁的孩子,已经懂的拉拢人,主动邀请他的孩子,去参加一场官方的活动,并且带他的孩子去他家里,亲手蒸了一道食物款待。

  接人待物令人惊叹。

  孩子是不懂得,因为他背后大人常年的教导。

  更多九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保持着内心的纯真。

  古代更是如此。

  唐清安因材施教,既然长子早熟,就应该教他更多,他应该学习的知识。

  他希望唐晏乾,懂的什么是战争,对战争应该保持什么心态。

  “以杀人为乐的者,是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的。”

  “但是。”

  唐清安话锋一转。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古人对于战争,有高度的认知。

  在先贤的认知上,后世的学者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