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章_细说清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呼伦贝尔、齐齐哈尔,转而南向。

  在整个吉林省,仅有宁古塔一城真正抵抗了俄军,守了四十几天才被攻破。那时候,吉林将军长顺早已奉了清廷之命“停战讲和”,让俄军进入吉林省会(吉林城),与收缴全省一切枪械及官府的现银。

  六月初四初五两日,奉天的义和团捣毁了辽阳以北、铁岭以南很多处的教堂、车站、煤厂、洋房。

  七月初十,拳众进攻营口租界失利,俄军乘机占了中国的海关。

  闰八月初八,俄军占领沈阳。在占领沈阳以前,俄军先占了海城、牛庄、辽阳。

  在这个期间。清军只有瑞禄、海禄两个统带(团长)对俄军在牛庄打了一次硬仗,打死俄军“七八百名”。无耻的奉天将军增祺子撤离沈阳以后,向清廷大言不惭地报告:“俄马步队先后入城,分抄各路,尚未惊动陵寝宫殿”。

  于是,整个奉天省也入于俄军的掌握。俄军不费气力,把山海关以外的中国庞大领土完全偷占,对于北京一城便不再有多大兴趣。

  闰八月初四,亦即俄军入占沈阳的前四天,俄国政府向参加八国联军的其他列强递了个照会,使得这些列强大吃一惊。照会说:“解救各国使馆的任务已经完成。由于中国政府业已离开北京,俄国政府命令其驻华公使与随员撤至天津,进入北京的俄国军队亦撤至天津。”

  这分明是一面向清廷讨好,一面对英、德、日、法等列强拆台。列强虽未必如有些人所说,有不再承认慈禧、光绪而另行拥立庆亲王奕劻为皇帝之意,但确有长期占着北京,以一致行动对慈禧、光绪索取相当代价的决心。俄国把俄使与俄军撤出北京,等于是告诉清廷:所谓“八国”,在主张上并不“一致”。

  在列强之中,英、德两国最恨俄国施展如此手法。俄军在事实上并未完全撤出北京,仍旧留下了两个连。而俄国公使格尔思不撤往别处,偏偏撤往李鸿章即将来驻的天津。

  李鸿章在英、德的眼中,自从《中俄密约》以后,已是十足的“亲俄份子”。因此,慈禧虽则早就在北京沦陷以前的七天(七月十三)发表了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负责议和,而英、德的反应始终极其冷淡。

  李鸿章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丢掉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于戊戌年百日维新之时,丢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之职,所剩的只是大学士虚衔。政变以后,慈禧一度派他去山东查看水灾。次年冬天十一月,任命他署理两广总督,于五个月以后实授。

  实授了一个月,慈禧对全世界宣战。又过了一个月,六月十二日,慈禧调他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可谓官复原职。李鸿章到上海便停了下来,不急急于北上就职。

  再过一个月,七月十三日,慈禧派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