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四十六章 求个恩典(第二更)_我的公公叫康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轻的多。

  至于赫舍里家的礼,全部都是贡余之物。

  要是舒舒贪图鲜亮,穿戴起来,旁人怎么看?

  有些捧杀的意思。

  挺有趣的。

  何玉柱没有立时就走,传了九阿哥的话。

  让她多预备一份新菜,今天进上。

  九阿哥打算,下午回来前,就去乾清宫陛见……

  匆匆半天过去,九阿哥才撂下笔。

  因为衙门腊月二十封印,所以许多公务都要提前完成,这两天开始有些忙了。

  九阿哥的桉头,就放着郡王府、贝勒府的图纸。

  他想了想,将贝子的也找了一份,搁在一起卷了,拿着前往乾清宫。

  康熙听到梁九功禀告,就带了得意。

  虽说之前烦的厉害,不乐意九阿哥鸡毛蒜皮就过来絮叨,可这半月不见,还略有些想念。

  太小心眼了,不够大气。

  瞧着这架势,要不是赏银下去,还不往御前来。

  这样想着,康熙又烦了,有些后悔随了他的心。

  康熙耷拉着脸,道:“让他进来!”

  九阿哥进来,脸上满是恭顺:“汗阿玛,儿子给您谢恩来了!”

  说罢,他规规矩矩的跪了,行了叩首大礼。

  这次宗室大赏,并不是通赏,而是赏的征葛尔丹的有功宗室。

  九阿哥与十阿哥,两人压根不贴边,也打着督办军粮有功,列在其中。

  这就是贴补儿子了。

  九阿哥这里的确是穷,十阿哥那边马上大婚,以后抛费也大。

  康熙神色稍缓,看清楚九阿哥手中的东西,冷哼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又是怎么了?平时也不见你过来,不会又要折腾什么吧?”

  他想起曹寅提的西洋呢织场,很是心动。

  如今各地银荒,之前一千文能兑一两银,现下不足七钱。

  若真是按照九阿哥的计划,可以从广州海关出口料子,换了洋银回来,正可解朝廷银荒。

  他带了几分期待。

  九阿哥没有让他意外,真的拿出了一份西洋呢的计划书。

  不仅是在江宁设织场,还在蒙古各部设置羊绒、羊毛收购点。

  这是舒舒的意见。

  涉及到藩地,还是面上一视同仁的好。

  总不能挨个部落解释,因为是要收山羊绒,不收羊毛,所以有的部落有收购点,有的没有。

  还不如都设了,一并收购,到时候谁也挑不出错来,羊毛也可以做地毯之类的。

  因为羊绒与羊毛的差价,到时候自会有更多的部落去养山羊。

  真要说起来,山羊是草原杀手。

  时间久了,会使得草原沙漠化。

  到了那时,朝廷再下令“圈养舍饲”就好。

  九阿哥眉飞色舞,说着山羊代绵羊的最大作用,牧场会减少,会促进蒙古人垦荒定居。

  像喀喇沁那种农牧结合的部落,会越来越多,蒙古人对朝廷的归属也会日深。

  康熙看着九阿哥,简直是刮目相看。

  曹寅说的不错,九阿哥确实不错,但凡跟经济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