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章 崩溃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能大规模歼灭俄军有生力量。

  虽然打到十二月十日的时候,中国军队收容的战俘已经超过五十万,但是仅占俄军前线兵力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还有两百多万俄军没有被消灭,而且这些俄军正在稳步向西撤退。

  把俄军赶出哈萨克斯坦,绝对不是戚凯威想要的结果。

  在他的计划中,至少要在哈萨克斯坦打一场决定性的歼灭战,阻止俄军主力撤退到伏尔加河西岸。

  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算把俄军赶出了哈萨克斯坦,也算不上胜利。

  要知道,这将意味着,在进军伏尔加河西岸的时候,中国军队将遇到更大的阻力,甚至得因此推迟进攻行动。

  问题是,当时根本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到了十二月十一日,戚凯威与魏成龙都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应该停止进攻,等到恶劣天气过去之后再继续前进。

  当时,中国军队差不多已经控制了乌拉尔河东岸地区,虽然还没有到达乌拉尔河,但是只要继续推进,俄军就会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更重要的是,此时乌拉尔河已经封冻,俄军可以非常方便的撤退。

  所幸的是,遇到麻烦的不仅仅是中国军队。

  事实上,在十二月七日,布鲁希洛夫就在考虑,要不要把部队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然后通过炸碎乌拉尔河冰盖,来阻止中国军队。

  只是,他没有立即付诸行动,因为俄罗斯总统在十二月四日就要求前线部队死守。

  显然,这是政治影响军事的典型案例。

  不管有没有暴风雪,俄军守住乌拉尔河东岸的把握都非常渺茫,布鲁希洛夫早就制订了沿乌拉尔河布防的作战计划。可是在政治上,这却行不通,因为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意味着美军将投入战斗,而美军司令官诺日罗夫上将早就表示,美军要到二零五四年才能投入战斗,因此俄军必须在乌拉尔河东岸坚守一个月。不管是尊重盟友、还是为了博得美国更有力的支持,俄罗斯总统支持诺日罗夫,要求布鲁希洛夫在乌拉尔河东岸死守,绝对不能在新年之前撤退。

  事实上,关键就在诺日罗夫与布鲁希洛夫之间。

  在洛布鲁克遇难后,马歇尔挑选了有俄罗斯血统的诺日罗夫出任美军总司令,并且同时晋升他为陆军上将。马歇尔此举,也主要是为了解决美俄军事合作的问题,毕竟一个能说俄语的美军将领能博得俄军的好感。

  当然,诺日罗夫确实有一些才能,至少在到达莫斯科之后,立即就成了俄罗斯总统最信任的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谁来担任美俄联军总司令?

  如果不是俄军高层坚决反对,俄罗斯总统很有可能任命诺日罗夫为总司令。

  问题是,虽然布鲁希洛夫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但是他与诺日罗夫的矛盾也上升成为了俄军与美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