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二章 量子理论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反重力场技术之后,人类取得的最大科技成果,绝对是量子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

  量子理论几乎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同时问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家都认为,前者解释微观世界,后者解释宏观世界,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也能够完美的解释所有物理学现象。

  随着对量子物理学的深入研究,很多科学家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人类在量子理论领域的深入研究,始于一项技术需要,即前面提到的量子通信技术。在理论上,量子通信技术不受空间与距离限制,能实时传递信息,通信效率远远超过已知的任何一种手段。

  为此,中国政府首先在该领域投入巨额科研经费。

  最极端的工程,就是环绕地球同步轨道,建立一条长达二十六万三千公里的环形粒子加速器。

  这项工程,足足花掉了二十年,在二零八二年才正式完成。

  事实上,这条环形轨道,正是后来的轨道城市的基础,即宇宙人类诞生之地就建立在这条环形加速轨道上。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项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巨型工程。

  如果从工程量上讲,月球基地都算不了什么。

  在二零六三年到二零八二年之间,中国政府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近三千万亿元,动用了差不多一千万名劳动力。为了向地球同步轨道运送物资设备,中国政府总共建造了三千艘大型轨道飞行器,最小的都能装载上千吨货物,最大的则能装载五千吨重的大型设备。在长达二十年的工期内,总共有大约两亿人参与、或者间接参与过该项工程,还有更多的人在从事相关工作。

  发展到最后,这已经不是中国的科研工程了。

  主要就是,耗费太大了。

  从二零七一年开始,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先后参与进来,一些国家提供工程建设帮助,一些国家提供工程款项,最终演变成了国际航天工程。

  到最后,该工程花掉了近一点五亿亿元,运送的物资设备总量高达四百亿吨。

  工程建成之后,在晴朗的夜晚,人们在地面上就能看到如同腰带一样环绕在地球上空的加速轨道。

  准确的说,是一串横挂在夜空中的“链珠”。

  原因很简单,在最初的时候,环形加速轨道不是一个完整的圆环,而是由一万多个加速结点组成,每个加速结点的长度在一公里左右,直径大约五百米,是一个两端开放的空心桶状体,两个相邻结点的距离在二十五公里左右,没有直接连接,每个结点都单独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加速器工作的时候,被加速的粒子依次从这些结点中通过,在稍微改变方向的同时加速。如果是加速一颗质子,在绕加速器飞行一周之后,速度就能达到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