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三十一章 战局逆转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份,向前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全体转为防御部署。

  只是,部队要转变作战方式,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战术上讲,进攻与防御存在天壤之别,特别是在以装甲力量为主的地面战争中。

  比如,在进攻中,装甲集群得靠前部署,机械化步兵与机械化炮兵伴随左右,把突击力量集中在一点上,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在敌人的防线上打开突破口,发起纵深突击后,由后面的预备队扩大突破口。在防御中,部署则完全相反,由步兵守卫战线,装甲集群放在战线后方的浅纵深处,充当机动预备队,机械化炮兵则摆在离战线二十到三十公里处,为防御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转变作战态势,就得全面调整部署。

  这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

  以联军的调动指挥能力,特别是韩国军队,联军至少需要五天才能从进攻态势转为防御部署。

  在此期间,联军既缺乏进攻能力,又缺少足够坚固的防线。

  对志愿军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赐良机。

  虽然黄峙博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他的总体战术思想,连陆风烈都不知道他打算怎么打,但是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在地面部队入朝之前,黄峙博不惜代价的在空中与海洋战场上发起反击,就是为了给地面部队争取一个最为有利的契入点,或者说是发动地面战争的最佳时机。

  五天的防御空白,足够黄峙博大展拳脚了。

  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不仅有黄峙博,还有联军总司令阿伦。

  即便不考虑美军在转变态势时遇到的麻烦,也得考虑韩国军队制造的麻烦。如果志愿军打算趁机发动地面反击,那么理想突破口不会是美军守卫的防线,而是韩军的战线,特别是在朝鲜东北部地区。

  要想堵住战线上的漏洞,绝对不能指望韩国军队。

  从战术上看,用美军替换韩军肯定不现实。除了时间上的问题,还得考虑美军在地面战争中承受的伤亡。此外,绝对不能忽视防御作战的最基本法则,即保持大纵深,把主力部队放在战线后面,而不是摆在防线上。

  阿伦是陆军上将,自然清楚该怎么打防御战。

  按照他的部署,于次日到达元山的第二陆战师没有北上替换第一陆战师,而是在开赴咸兴之后,就地展开部署第二道防线,并且把装甲力量集中到一起,充当第一陆战师的战役预备队。

  西线战场上,阿伦也采用了类似的部署方式。

  第三步兵师开赴战场的时间由九月十日提前到九月七日,在平壤驻防,负责守卫第二步兵师的补给线,并且抽调部分兵力,填补韩军第九装甲师防线上的漏洞,对整条防线起到支撑作用。第四步兵师的驻地由海州改为顺川,只是部署区域在第二步兵师后方,主要任务是守卫从顺川到元山的铁路线,填补东西两条战线中央的缺口。第七步兵师将在九月十日之前到达开城,充当西线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

  这番部署中,第四步兵师的角色最为关键。

  在六十多年前的第一次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在推进到鸭绿江南岸后,仅仅三次战役就被志愿军赶回三八线,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联合国军的战线拉得太开,东西两路进攻部队之间存在宽达一百多公里的防御缺口,让志愿军抓住了反击机会。如果不是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运力量,第一陆战师很有可能在咸兴被志愿军全歼。

  犯过一次错误,绝对不能再犯一次同样的错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