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章 匿踪突击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来,日本空中自卫队中,只有F-2有足够的对海打击能力。

  问题是,当时部署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F-2只有十二架,而且均没有完成战备,也就不可能跟随制空战斗机出动。

  即便派出这十二架F-2,也不见得能够威胁到东海舰队。

  这个缺点,直接决定了日本空中自卫队采取的战术并非无懈可击。

  可以说,当时中国海军采取的战术,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即东海舰队前出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付有可能前来偷袭的F-22A。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就证明了F-22A并非不可发现。

  战后,美国公布的一些资料也证明,F-22A的隐身能力并非十全十美,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探测到。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F-22A只是雷达反射信号弱,不是不反射电磁波。

  从理论上讲,F-22A是把电磁波反射到八个主要方向上,从而削弱了其他方向上的反射信号。

  因此,只要在这八个方向上有雷达接收机,就能截获F-22A反射的信号。

  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就是利用这一点,多次探测到了F-22A,并且组织了有效的防空拦截。

  只是,当时的技术手段还不够完善。

  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支持建立多基址雷达,也就不可能保证随时都能探测到F-22A。

  战争结束后,中国军队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参与探测的各部雷达的同步性,即让多部雷达同步工作,从而形成多角度的探测系统。

  积极参与此事的不仅有空军,还有陆军与海军。

  原因很简单,获取探测隐身飞机的手段,即关系到制空作战,也关系到国土防空与舰队作战。

  相对而言,陆军的问题最好解决。

  部署在地面的远程警戒雷达都是固定的,而且可以通过有线网络交换数据,很容易做到同步工作。

  其次就是海军舰艇。

  不管怎么说,战舰上有足够大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设备,而且舰队里的战舰协同行动,距离较近,能够通过高带宽战术数据链交换信息,使雷达同步工作。如果激光定向通信系统研制成功,还能使舰队获得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反隐身目标作战能力,使舰队获得更加强大的防空能力。

  在东海舰队中,六艘防空驱逐舰的雷达就在同步工作。

  虽然舰队的分布范围不是很广,特别是在防空作战时,编队非常紧密,但是防空驱逐舰位于舰队外围,相隔距离在十五公里到二十公里之间,六艘防空驱逐舰组成的多基址雷达网足以确保在某个方向上探测到F-22A的反射信号。

  这个探测距离不会太远,但是足以为制空力量提供数分钟的预警时间。

  对于快节奏的空中对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