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三章 误打误撞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也就是说,日本空中自卫队并不清楚东海舰队的行踪,或者说仍然认为东海舰队在钓鱼岛西北海域活动。

  显然,这四架F-22A空欢喜一场。

  杨禹方没有调动晏鹰搏的小队,而是命令执行防空任务的四架J-20分头迎敌,阻止敌机靠近东海舰队。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缠住那几架F-22A。

  四架F-22A的探测结果同步发给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作战指挥中心,随后最北面的两架F-22A也发来消息,没有找到东海舰队。

  荒川太郎不是笨蛋,立即意识到,东海舰队肯定在天黑后转向离开了巡逻海域。

  果真如此的话,东海舰队很有可能在钓鱼岛西面。

  万幸的是,至少还有两架F-22A在朝这个方向飞行,荒川太郎立即下达命令,让这两架F-22A重点搜索钓鱼岛西面。

  也就在这个时候,回归巡逻阵位的E-767发来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消息。

  KJ-2000在规避F-22A的攻击之后,没有转向返回之前的巡逻空域,而是飞往钓鱼岛西面。

  显然,在受到威胁之后,KJ-2000没再执行前进预警任务,而是与东海舰队会合。

  毫无疑问,东海舰队就在那边。

  只是,F-2机群的突击航线指向钓鱼岛西北,而且机群已经起飞半个小时,即便降低了巡航速度,也飞行了近三百公里,即将到达攻击区域。

  荒川太郎不敢迟疑,赶紧调整作战部署,让F-2机群再次减速,等待战术情报。

  这个决策没有错,如果找不到东海舰队,攻击机群就算到达了攻击区域,也无法按照计划发起攻击。

  只是,让攻击机群在战场上待命,显然会增大风险。

  荒川太郎只能指望,正在转移的KJ-2000无法及时发现超低空逼近的F-2机群。

  他的判断没有错,可是他忽视了战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

  这个不确定性因素,就是晏鹰搏的J-20小队。

  要知道,KJ-2000对F-22A的探测距离非常有限,E-767也无法发现两百公里外迎面飞来的J-20。

  也就是说,荒川太郎并不知道,四架J-20正在追击逃逸的F-22A。

  更重要的是,攻击KJ-2000的F-22A与F-2机群的航线重合,因为在此之前,荒川太郎认为东海舰队就在KJ-2000附近。结果就是,晏鹰搏的J-20小队在追击F-22A的时候,实际上是迎面飞向了F-2机群。

  区别是,F-2机群在超低空,而追击F-22A的J-20的高度在一万米以上。

  在夜晚,飞行员肯定无法凭肉眼看到超低空的攻击机群。

  只是,对J-20的相控阵火控雷达来说,这点高度差就不算什么了。

  十点三十五分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