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六章 战术侦察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术侦察,可以说是这场冲突中暴露得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战术侦察的问题就显现了出来。比如在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之后,联军空中打击的作用大大降低,只能重点轰炸规定目标,对时间敏感目标的打击效率明显不如之前,问题就出现在战术侦察上。只是在这场战争中,联军空中优势明显,大部分时候都是志愿军在挨炸,有限的几次空中反击,也主要针对城镇等战略目标,空中对抗的意义并不重大,战术轰炸确实也得到了远程炮兵等火力弥补,使得战术侦察缺乏的问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产生这个问题的,正是全面电磁战。

  在电磁武器登上战争舞台之前,战术侦察的问题并不突出,不管是战术侦察机、还是无人侦察机、联合指挥机、预警机等支援平台都能提供战术情报,像美军这类空中力量强大的军队甚至淘汰了战术侦察机。

  只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战术侦察机的价值。

  五月二十九日的几场战斗,足以证明战术侦察机的重要性。

  因为最先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电磁武器,也最早认识到电磁战的影响,所以中国空军最为重视战术侦察,不然也不会花巨资购买用途单一的Mig-31,而且拆掉了火控雷达,安装上侦察设备,使其成为非常纯粹的侦察机。

  正是这种高度重视,使中国空军在战术侦察方面棋先一步。

  只是,Mig-31带来的优势仍然不够明显。

  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Mig-31机群只能保证两个小时出动一次,每次出动一架,因此仅能对高价值战略目标进行侦察。

  显然,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战略价值超过了任何一支舰队。

  要想掌握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动向,就得时刻盯着嘉手纳空军基地,也就不能让Mig-31去执行其他侦察任务。

  正是如此,在搜寻第三护卫群的时候,海航的J-11C挂上了侦察吊舱。

  对于这一点,日本空中自卫队也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从掩护第三护卫群的角度出发,电磁战不但无害,反而有益。

  原因很简单,在电磁战的时候,J-11C的雷达也得关机。

  没有雷达,仅用光电侦察吊舱的话,战术侦察机的搜索范围非常有限,需要动用足够多的侦察机才能覆盖舰队活动区域。

  更重要的是,侦察机必须飞得足够高,才能覆盖足够广阔的区域。

  这下,日本空中自卫队只需要盯住高空,而且密切注视那些逼近第三护卫群的敌机,就能确定中国空军是否锁定了第三护卫群。

  因为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已经起飞,所以中国空军的侦察机肯定即将到达。

  只是,最熟悉电磁战的绝对不是日本空中自卫队。

  这次,中国空军采取了一个非常简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