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战争前奏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肯定存在风险。

  虽然相对于总量为六十万亿的债务、三十万亿的国债,三万亿战争债不算什么,但是谁也不能保证,用三万亿就能打赢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而且打赢战争之后,还有很重的负担。

  这就意味着,债务很有可能在战争期间失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万幸的是,黎平寇没有在债务上打主意,而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用国营资产获取贷款。

  这个办法回避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增发货币。

  如果直接由政府发行债券,得让央行增加货币发行量,增大流动性,从民营银行获取贷款,等于利用民间资本,不会增大货币发行量。虽然这么做同样会增加政府债务负担,但是可以用战争红利偿还债务。

  所谓的“战争红利”,正是中南半岛的广阔发展前景。

  按照黎平寇的说法,战争结束后,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担保的方式偿还战争贷款,不用为此花一分钱。

  显然,这很有诱惑力。

  虽然易援朝仍然反对立即开战,但是提不出更好的反对理由。

  必须承认,黎平寇做足了准备工作,在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已经联系了几家银行,获得了民间资本支持。

  当时,至少有五家大型民营银行愿意为政府提供战争贷款。

  在黎平寇提交的文件中,这五家民营银行承诺的战争贷款已经达到五万亿,而且承诺在必要的时候把上限提高一倍。

  拿十万亿打一场战争,胜算不会小到哪里去。

  既然易援朝不再反对,黎平寇的战争提案没再受到阻挠。

  显然,易援朝是一个不太懂经济的元首,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黎平寇提到的偿还方式是否有效。

  虽然政府提供的行政担保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来偿还贷款,但是在此之前,政府已经用国营企业的股份做抵押。说得直接一点,如果黎平寇提出的偿还方式没有办法兑现,就得出让国营企业股份。

  很明显,黎平寇利用这场战争,拉开了“去国有化时代”的序幕。

  讨论近四个小时之后,在最终的表决中,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向越南宣战的决议,随后进入战争讨论阶段。

  黄峙博没有出风头,而是把机会让给了牧浩洋。

  因为参会的主要是高层领导,没有几个搞得懂军事问题,所以牧浩洋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强调了战争将分阶段进行。

  整个报告只花了半个小时,没有耽搁太多时间。

  战争方案获得通过后,会议结束。

  北京时间二零三零年五月三日晚上十点,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宣布,将在五月四日上午发表重大外交公告。

  这下,全世界的神经都紧张了起来。

  下午的时候,已经有电视台报道,中国高层正在召开会议,很有可能商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