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 第二战线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主力。更重要的是,以军的兵力规模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埃军很难获得兵力优势。

  没有兵力优势,埃军有把握打赢决战吗?

  戚凯威接下来做出的部署,表明他对埃军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二十五日清晨,天快亮的时候,埃军在第五站发起反击,首先派出一支装甲部队沿一号公路南下,攻占大苦湖南面、由一个以军步兵连控制的第七站,打通前往舍特的道路,然后出动两个师的兵力,轮番沿着二号公路向东推进,扩大埃军的防御圈,同时摆出了战术穿插的架势。

  第七站附近的战斗算不了什么,以军早就退却了。留下一个连守卫第七站,主要就是阻止埃军利用一号公路,不让埃军在运河东岸会师,拖延埃军主力沿一号公路北上的速度,争取更多的时间。

  可以说,这个步兵连就是以军的“弃子”。

  根据该连唯一幸存的以军士兵回忆,在安排任务的时候,旅长亲口告诉他们,不会有任何增援,也没有撤退的机会,他们必须在阵地上坚持到最后一刻、战斗到最后一人,他们的表现将决定以色列的存亡。

  必须承认,这支来自第二步兵旅的连队在战斗中表现得极为英勇。

  一百多名以军官兵,面对两个营的埃及军队,在没有有效反坦克手段的情况下,足足坚持了四个小时。战斗开始后不久,连长就在前沿阵地上被一没炮弹炸死了,五分钟后副连长阵亡,在埃军发动第二次进攻的时候,两名排长与三名副排长阵亡,在最后一场战斗中,全连最后一名军官,即一排长抱着集束手榴弹与一辆埃军坦克同归于尽。全连所有官兵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在打光了子弹之后,用埃及阵亡士兵的步枪继续战斗。在最后关头,五名受了重伤的士兵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包围过来的几名埃及士兵同归于尽。唯一被俘的以军士兵是在被炮弹震昏之后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被埃及士兵用绳索绑在了担架上。

  不管这四个小时是否重要,以色列官兵用视死如归的行动解释了军人的价值。

  真正的关键在二号公路上。

  虽然埃军的突击力度远远比不上以色列国防军,特别是在突击的坚决性上,两个步兵师的表现不是很理想,但是埃军主动发起进攻,而且目的性非常明确,仍然给以色列国防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要知道,如果让埃军把突击打起来,以军防线就将崩溃。

  为了稳住防线,必须粉碎埃军的突击行动。

  当天上午,双方在第五站东面大约四十公里处,打响了开战之后,西奈半岛上第二次大规模坦克会战。

  因为这次双方都投入了机械化步兵,所以严格说来应该是装甲会战。

  埃军主力是第十四步兵师,以及第二集团军的第二十八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