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二章 粮食换土地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分之一的产粮区也遭遇雪灾,粮食预计减产百分之二十以上。受国际粮价波动影响,已成惊弓之鸟的美国民众再次开始囤粮。在北部几个州,一些家庭甚至抢购了数十吨粮食,而一些农场主更是拒绝出售粮食。结果就是,美国不得不在二月份宣布,把援助配额降低四千万吨,且有可能继续降低。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提供的粮食援助总量仍然有富余。

  问题是,在恐慌情绪影响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二零三九年的气候变化将更加剧烈,粮食危机将进一步加重。

  结果就是,三月份交付的国际粮食期货价格一度逼近二零三六年初的最高点。

  当然,这也不能排除炒作因素产生的影响。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杜小蕾在二月二十七日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

  她是自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之后,第一位正式访问印度的中国外长。

  在新德里,杜小蕾向印度总理辛塔提出“以土地换粮食”,即印度归还藏南地区,驱逐反叛流亡份子,中国则在二零三九年为印度无偿提供六千万吨粮食,还可以根据印度的实际行动速度,扩大援助规模。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建议。

  以二零三九年三月份交付的粮食期货为准,六千万吨粮食的市值在一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印度在二零三四年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十,而印度侵占的藏南地区,在今后两百年内也不可能产生如此大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印度在二零三九年仍然有大约一亿吨的粮食缺口。

  当然,这还是保守估计,即印度在当年三季都实现大丰收,不然粮食缺口将更大。

  与巨大的缺口相比,国际社会承诺的援助配额只有可怜的一千五百万吨,而从国际市场上采购,印度又没有如此雄厚的资本。当时印度能做的,就是拿国内产业去交换粮食,甚至出售了部分国营企业。

  仅在二零三八年,印度为了换取美国的粮食,出售了百分之六十的国营企业,另外向美国企业开放了电力、电信、供水、铁路等国营垄断行业。在短短三个月内,美国企业掌握了印度百分之七十的电网、百分之六十的通信网络、百分之四十的城市供水与百分之四十五的铁路经营权。为此,美国企业仅仅支付了大约一亿吨粮食。在二零三四年之前,这一亿吨粮食的市场价值在七百亿美元左右,而印度转让的国营资产与国家基础设施的市场总价值高达数万亿美元。

  可以说,为了填饱肚皮,印度把家当都变卖掉了。

  印度总理辛塔不是笨蛋,非常清楚这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因为这意味着,要不了多久美国企业就能操控印度政局。

  事实上,在二零三九年初,出售国有资产与国家基础设施专营权的弊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