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恢复性扩充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支航母战斗群,在印度洋方向上部署四支航母战斗群。因为美国海军是三洋部署,在大西洋上至少得留下三支航母战斗群,所以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美国海军最多只能部署十二支航母战斗群。

  由此可见,第三批四艘“昆仑山”级航母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价值。

  当然,这还与一个战略考量有关,即在二零四五年左右,如果不得不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南亚问题,那么中国海军就必须在此之前获得足以抗衡美国海军的实力,而C3级航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此之前建成四艘。

  建造第三批“昆仑山”级航母,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好处,即可以适当推迟C3级航母的建造工期。

  按照牧浩洋的估计,至少在二零五零年之前,中美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不是很大。

  也就是说,C3级航母只需要在二零五零年之前服役就行了。以七年的建造与前期训练周期为准,C3级航母只需要在二零四三年前完成全部设计工作,因此有三年的时间来完善设计。

  多出三年,意味着能够采用更多的新技术。

  更重要的是,在这三年内,工程师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解决之前忽略掉的,或者说没有重视的细节问题。

  当然,海军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多的航母。

  在二零三八年第一个月,牧浩洋还批准了其他七种战舰的建造计划,包括新一代巡洋舰与攻击核潜艇,而重点是用来取代“昆明”级的新一代多用途驱逐舰,以及三种大型两栖战舰。

  可以说,中国海军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多用途驱逐舰。

  前面已经提到,“昆明”级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大部分是基本设计引发的,根本无法通过后期改进解决。在对日战争中,“昆明”级的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如果不是日本海军过于窝囊,恐怕中国海军要尝到很多苦头。因此在二零三五年底,海军就提出建造一种全新的驱逐舰来取代“昆明”级。受全球自然灾害影响,加上“昆明”级才服役不到十年,海军的宏伟计划没能实现。

  要知道,在海军中,驱逐舰占到了大型战舰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一下更换数十艘驱逐舰,耗费肯定非常惊人。

  从经济角度出发,只要已有的驱逐舰还有改进余地,就不应该淘汰,而是应该尽量通过改进延长服役寿命。

  别说中国海军,在美国海军中,一些“伯克”级驱逐舰已经服役了三十多年。

  正是如此,到了二零三八年,在军费开始恢复性增长之后,牧浩洋才批准了由海军司令部提交的新一代驱逐舰研制计划。

  除了海军,空军的需求也非常惊人。

  虽然J-30在对日战争前就已量产,但是到战争结束时,总参量不到八百架,没能全部取代J-20。在二零三六年与二零三七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