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五章 两强相争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可以说,YJ-31S与YJ-33S都顺利完成了首飞。

  对此,牧浩洋也比较满意。

  与J-30/J-32相比,YJ-31S与YJ-33S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翼身融合无尾气动布局,机身与机翼完全融合在一起,机翼的主结构由弹性复合材料制成、蒙皮由记忆材料制成,能够根据飞行状况自动调整外形与迎角,必要时也能由飞行员把机翼锁定在基本状态下,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气动效率,增强了机动性。

  可以说,这个设计的优势非常明显。

  在没有采用矢量喷管的情况下,YJ-31S与YJ-33S的最大机动过载能达到十二G。如果使用矢量喷管,则能提高到十五G,甚至有可能达到二十G,而J-30/J-32在使用双作动矢量喷管的情况下,最大机动过载也只有二十G,而前四批量产的J-30/J-32只配备了单作动矢量喷管,最大机动过载只有十五G。

  当然,这个设计,也有较为突出的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昂贵,弹性复合材料与记忆材料都非常昂贵,而且整体成型技术的成品率还不是很高。就算大规模量产能够降低价格,但是也比采用普通气动外形设计的成本高得多。

  针对这个问题,沈飞也提出了改进方案,即采用普通气动外形,通过安装矢量喷管的方式来提高机动性。按照沈飞的试飞安排,第三架YJ-31S与第二架YJ-33S就将采用普通气动外形。

  当时,沈飞这么做,也是想让军方相信,即沈飞有能力研制高端战斗机。

  此外,这也与沈飞的野心有关,即YJ-31S与YJ-33S的高机动性得到认同后,很有可能取代部分J-30与J-32,成为空军与海军的通用战斗机,在军方的第五代战斗机中占据三分之二的席位。

  果真如此的话,高性能版的J-31与J-33就有望获得军方合同。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J-31与J-33能赶在空军与海军扩大制空战斗机规模之前完成定型设计,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沈飞发力之后,成飞也不甘示弱。

  八月底,YJ-31C与YJ-33C在成都完成了首飞。

  因为初始设计来自J-30/J-32,所以在气动外形上,YJ-31C与YJ-33C没有太大创新,看上去与J-30/J-32几乎没有区别。这也是成飞坚持打“价格牌”的关键所在,即多用途战斗机首先是一种买得起与用得起的战斗机,其次才是一种高性能战斗机,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性能。

  事实上,这也更对牧浩洋的胃口。

  虽然空军与海军对沈飞方案表示出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但是牧浩洋却知道,YJ-31S与YJ-33S很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