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五章 国家意志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与中国一样,战争在什么时候爆发,以及谁打第一枪,对印度来说也是关键问题,甚至决定了印度的未来。

  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印度当局还抱着一种较为理想的观点,即印度迅速扩充具备,足以遏制中国的战争企图,使中国不敢轻举妄动。虽然在这个时候,印度并不清楚美国的全球战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即美国不惜血本的支援印度,帮助印度扩充军备,肯定在为针对中国的全面战争做准备。也就是说,只要印度能够迅速获得足够的军事实力,就能把与中国的战争拖到全面战争时期。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在美国与中国开战之后,印度才以美国同盟者的身份参战。

  果真如此的话,谁打第一枪就不是关键问题了。

  甚至可以说,中印战争将失去应有的意义,不管结果如何,都不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真正的关键在中美战争上。

  事实上,也正是这个考量,让印度当局决定扩充军备。

  原因很简单,如果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是最终胜利者,印度将以美国同盟国的身份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甚至是远东地区的头号强国;如果最终胜利者是中国,印度只是仆从国,不是中国的头号打击对象,反而会因为中国需要构筑全新的世界秩序,提高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地位。

  可以看得出来,印度当局把问题看得比较理想。

  当然,这个理想化的观点有一个基础,即中国没有能力在美国的威胁下,以较低的代价击败印度。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中国在不得不为世界大战做准备的情况下,很难在世界大战爆发前获得足以迅速击败印度的军事力量,也就不敢在印度进行军事冒险,从而容忍印度的扩军行为。

  到了二零四五年,情况出现了微妙变化。

  中国的扩军速度、或者说是军力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美国与印度的预期,至少比美国在二零四零年前后获得的情报提前了五年,中国的军事力量以爆炸的方式迅速膨胀,已经全面超越印度。

  根据CIA在年初递交的一份报告,到二零四五年下半年,中国就能获得极为明显的军事优势,拥有了军事冒险的资本,也就极有可能首先拿印度开刀,在与美国对抗之前解除后顾之忧。

  这份报告,首先影响了美国当局,随后影响了印度当局。

  在杜小蕾访问新德里期间,美国驻印大使就向印度当局提交了一份外交照会,提到中国很有可能向印度宣战。紧接着,美国驻印军事顾问团也提交了一份报告,即印度的军事实力远不如中国,如果丧失军事主动权,将在几个月内战败。受此影响,在杜小蕾离开新德里的那一天,印度外长就秘密飞赴华盛顿。这件事情做得非常保密,当时印度情报机构甚至安排了一名特工冒充外长,照常去外交部上班,还会见了几位外国使者。在华盛顿,印度外长更是伪装成一名外交人员,随同印度驻美大使去了美国国务院,然后在半夜前往白宫,单独会见美国总统。

  发展到这一步,印度当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避免战争,而是如何打赢战争。

  准确的说,是美国能够做出多大的承诺,确保印度不会输掉战争。

  对美国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