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章 陌生的战场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指望能够重创中国海军,扩大舰队规模上的优势,而没有想过能够打残中国海军。结果就是,美军在战略上不敢放弃印度洋,也就不得不在印度洋上动用重兵。因为战略计划直接决定了战争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兵力部署、物资调运、保障支援等等,所以在战争正式开始后,如果情况与预料的有出入,就需要很多时间重新部署。

  拿舰队作战来讲,在战争爆发前,美军花大力气扩大了珀斯港的基础设施,还在达尔文港修建了可供航母停靠的深水码头,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修建了数座空军基地,增强了兵力部署能力。相反,在太平洋方向上,关岛的阿拉普港、瓦胡岛的珍珠港、乃至本土的圣迭戈港的基础建设都没有扩大,容纳与支持舰队作战的能力非常有限。以当时的情况,美军最多只能在西太平洋上部署十二支航母战斗群,而且理想状态是九支,达到十二支,必然会降低舰队的作战效率。

  这些因素,导致美军在情况已经出现变化的时候,还是得按照原计划行动。

  在战略层面上都存在这么多的问题,美军内部的问题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美军的前线指挥官,特别是舰队指挥官来说,最欠缺的就是作战经验,特别是指挥大舰队进行制海作战的经验。

  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军就没有进行过任何性质的制海作战。

  即便在美苏冷战、以及中美冷战时期,也是以海上对抗为主,根本没有作战机会,而美军参与的战争,根本不涉及制海作战,因为在这些战争中,美国的对手都很弱小,根本无法对美军舰队构成威胁,更没有能力在海洋上挑战美国海军。如此一来,美军舰队指挥官的经验,往往来自与对手,即中国海军在几场大规模海战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这种间接性质的学习与借鉴,显然比不上直接参与。

  当时里根的表现,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二十六日凌晨,里根没有及时的做出决定,而是拖延了数个小时,才在天亮之后让舰队转向。

  如果换成牧浩洋、哪怕是龚继飞,都不会浪费这几个小时。

  美军联合舰队在天亮后转向的第一个结果就是:一头撞进了中国海军反潜巡逻机的密集搜索海域。

  八点不到,美军联合舰队再次被反潜巡逻机发现。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之内,中国海军的反潜巡逻机先后三次发现了美军联合舰队,而且每次都及时发出了侦察情报。

  虽然为此,中国海军损失了二十多架反潜巡逻机,但是换来了无价的战场情报。

  对美军联合舰队来说,此时最缺的就是战场情报。

  当天上午,美军的第四次侦察行动,把重点放在了北面,即重点搜索马尔代夫群岛东面海域。

  这次,美军侦察机遭遇了更大的阻力。

  因为反潜巡逻机已经多次与美军侦察机遭遇,还有数架反潜巡逻机被击落,所以中国空军在当天上午加强了对反潜巡逻机的掩护力度,为每一架反潜巡逻机安排了两架、甚至四架护航战斗机。

  虽然这些护航战斗机无法全程伴随反潜巡逻机活动,但是至少能伴飞一千多公里。

  结果就是,美军的侦察机在当天上午遭到了中国战斗机的凶猛拦截,第四批侦察机中有三分之一没能完成侦察任务。

  这下,里根更加坚信了之前做出的判断。

  此时,连尼克松都有点动摇了。

  如果中国舰队没有在马尔代夫群岛东面,中国空军为什么要派遣这么多战斗机?

  事实上,当时一些美军侦察机飞行员还把中国空军的J-30与J-31误认为是中国海军的J-32与J-33。

  这些错误判断与错误报告,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结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